第四部《风中劲节》第七十章危机-《小楼传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风劲节这种失粮的罪,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如果没有有心人找麻烦的话,基本上所有的赏罚都可以由元帅直接决定的,根本连上达天听的必要都没有。

    而这时,九王的人马,还没来得及把参劾的奏章递到赵王手里,被他们收买,负责闻风言事的御史,也还没来得及把攻击风劲节的文章写好。

    举国上下,民间,仕林,商界,已然是一片称赞风劲节的声音,而各地送粮的义举,更被地方官府快马报到京中来。

    至此,再没有哪个笨蛋御史敢做出头鸟了。

    倒是有那聪明的官员,赶紧着把这民间义举美谈的诸般事宜,当做喜讯告诉赵王。

    满朝皆称圣上贤明,方有如此爱惜百姓的部将,就连商贾贱民,也被吾王仁厚所感,一心为国出力。

    赵王也觉得这是大好事,这种百姓自发的义举,商人们自动的奉献,是最能点缀太平盛世,衬托他治世之能的了。这事儿记在史书上,也是一桩美谈啊。

    这时候,他又收到了卢东篱和风劲节联名写的请罪折子,风劲节自称失粮当死,而卢东篱也称是自己管束

    罪在不赦。

    这时候,赵王心情好着呢,哪里会怪罪,直接下圣旨把二人宽慰一番,还重重嘉奖了风劲节,送了一堆金银珠宝不说,还白白给他提了三级,竟直接升到从三品了。

    以风劲节的商人出身来说,官能做到这么大,在赵国简直就是史无前例了。

    而且圣旨一下,这件事的性质就此定了下来,私下搞动作的人就算预先想好了再多的罪名,也不能多说一个字,甚至是以后有什么事,也无法再旧事重提,否则他们否定的就不是风劲节,而是赵王了。

    而新任镇江知府在邸报上看到风劲节得到封赏,飞速升官的消息,气得病倒榻上,足足半个月没出来理事,这种小事,自然就没有人介意了。

    而镇江府,严禁戏院上演《施粮记》,更不许艺人说书弹唱这段老百姓最爱听的当世故事,这政令虽说也有些人垢病,不过,毕竟不是大事,镇江府的老百姓们,暗地里骂几句,说几句,也只得罢了。

    此时瑞王听得陆泽微赞叹之声,只是冷冷一笑:“再精明能干又能怎样呢?”他的目光漠然地望向窗外那热热闹闹的戏台,窗外的喜气热闹,与他眼中的冰冷肃杀,便若互不相关的世界,在这一窗之间,隔出了生死冰火的鸿沟。

    “他本领高强,他文武双全,他洞悉人性,可这一切全都求救不了他自己。”瑞王语气渐渐森冷“他做得再多又怎样,刚开始,或许人人感叹他们的本领,敬佩他的作为,赞赏他们的功劳,可是任何惊天动地的事,做得太多,渐渐世人看来,也就只如平常了。风劲节自己可以洞悉人性,却还是看不开放不下,到后来……”

    他摇头,神色不知是憾是叹,是讥是嘲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