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辰 【长篇】 by 谷子-《小楼传说》
第(2/3)页
“总之,反正现在茶楼生意红火,你也不缺积蓄,将来成婚了,咱们自然是分家比邻而居,你跟说亲的讲明白就对了。”
他知道青姑心地善良,因此也并不提茶楼给她做嫁妆这回事,目下他只愿一切随缘,倘若那女子成家后有了将来生活的打算,那么两人就此相别,也未可知。
可是青姑听了他的话,忽然抬起头来,一双眼睛里露出些泼辣的颜色来。
“容大哥……这些事你没亲见,我也不想和你细说,那些男子的心底可算凉薄透了,我自己瞧着也不愿意嫁,我看这些事都是不能强求的,你也就别忙活了!”
小容怔了怔,从前青姑对他,俯首帖耳不说,常常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地看他的意思,这回竟改了常态,来怪他瞎操心了。想到这里,容谦不禁微笑起来,而口里只是说着:“青姑,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?”
“什么话?”
“所谓的‘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’嘛。”
“……”
“你别露出这种模样……人生在世,要是耻于言‘利’就太迂腐了。娶妻是一辈子的事,有人看重对方的美貌,有人就愿意挑拣对方的心地,就是乐意找个家资丰厚的,也是无可厚非。人活在这世上,除非找个圣人嫁了,不然心里哪能没有些自私的计较呢。”
他这样淡然议论着,青姑怔怔地听,脸上的神色渐渐地如水柔和。最后女子轻轻地说道:“容大哥,你的心地,实在是太好了。”
小容笑了笑,他并不是心好,只是为人一贯如此,心态一贯如此罢了。小楼里现在还在历世的四个,都是选了艰深论题的,几辈子几辈子地练着做人,也都有了一身红尘不侵的功夫,只是各自性情不同,各自选择也不同罢了。
阿汉纯善,恩仇转眼一忘成空;轻尘决绝,斩断羁绊毫无犹豫;劲节洒脱,冷眼看世傲笑风云……而他,只是颇笨拙地,像解一道艰深的数学问题,试图一点一点地,把人心拆解开来。
没有圣人,没有完人,其实人人活这一辈子,感情理智的活动,都是有常理可循有通法可据,看多了,自然就明白。
可是自己真得明白了么?
小容想起来他打马出宫的那天,将被他打晕的少年皇帝放在矮榻上,他出门的时候最后回一回头,见着那明黄龙袍之下的身躯,犹然流露着少年的纤细。
那时他并不为自己的流连感到赧然,或不安。他和轻尘不同,有牵挂便坦坦荡荡地承认,他不是忘情的圣人,这样有怀念有不甘,才是自然平常,无需讶怪。
他走,是迫不得已。若非身体的状况难以确认,他不是寡情之人,必定不会置燕凛的苦苦恳求于不顾……只是,倘若那孩子不求、不哭,他是否还会留在他身边呢。
这样想着的时候,小容觉得自己一贯的思维当中存在某种难以解开的症结。他终究把不准他最后一世的命里那根线。
——或许只是我自己太拘桎了吧。
容谦如此想着,只是自己想不到、不甘心他培养的孩子身上,出了这种完全在他预料之外的变故,因此执着,因此放不开,因此……他想着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,别为了潜在的私心,误了自己别人。
这样想着的时候,门口忽然一阵车马喧哗。
容谦皱了皱眉,他和青姑的居所距离京郊的官道不近,这时候有访客上门,只怕是有什么麻烦事找上他来了。
青姑也吃了一惊,急忙站起身来,对容谦说:“容大哥,你坐着,我去开门看看。”
小容此时腿脚还有些不灵便,只是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先去,我随后就到。”
青姑应了一声,回身急急地走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门外是封长清。
青姑怯生生地把这个穿着极平常的黑衣的男子迎进来,她看到保长卑躬屈膝地跟在后头,犹豫地向里张望了一眼,便急急地告罪走了。
容谦拖着自己的跛脚,有些趔趄地走出来,他平日自行练习走路,或者带了饭食慢慢踱去茶楼看青姑的时候,都是极悠闲的,可是这时料到那人夜里上门定有急事,而且必定是和燕凛相关的急事,脚下不由得便走得快了。然而身子并不是仅仅听凭他思维的使唤,容谦扶着二门的门框,擦了擦头上的汗,心里想着走得快,脚下就愈发地磕磕绊绊起来。
心里虽然是万分的忧急,然而封长清此时也没忘记礼数,望着走出来的容谦,他快步赶上去扶住,俄而一揖为礼。
“事出紧急,您随我外头上车谈吧!”
男子并没开口称呼他容相,只是淡淡地看了眼青姑,“我这回来是纯私人身份的,搅扰两位,您要是不放心,我就拜托人照顾这位姑娘……”
青姑嗫嚅着,她看了看小容,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插口。
“……我,不碍事的,容大哥要是有事……就不麻烦了,给四周邻居见着大张旗鼓的,倒不好。”
这时候,青姑心焦封长清气躁,唯独容谦,脸容如水,眼波如镜。
他抬眼看了看天色,点了点头,对封长清吩咐了几句,忽地回身拍了拍青姑的肩。
青姑给他沉而润的眼神看着,心里渐渐地凝定下来了,她早就奉容谦如天人,这男子身上有什么奇异行迹,在她看来,都是天经地义的。
封长清眼望着小容。
在他心里,要和容谦讲的事自是胜过眼前这村姑百倍重要,而他愈是忧急,那人竟然愈是淡定起来。
小容心里,当然不是不急封长清所急,相反,事关燕凛,封长清越是沉不住气,那份隐隐约约的惊怕疑虑,也越是渐渐地涌上他心头。只是,燕凛那头的天塌地陷,便是意味着他和眼前这淳朴女子从此的海天界限、两相别离,这一刻,就容不得他关心则乱。
他看着对方,青姑的面容上,几分无措几分赧然,掩藏着目光里那份殷殷情切,向他直望过来。因此小容心里只是叹息,或许人之真纯,并不真似水晶冰魄的玲珑剔透,只可以浑金璞玉之拙之朴与之并论罢了,而他能有至宝在侧而识之,也是人生足值庆幸、足值自夸的领悟了吧。
“青儿别怕,长清是京里做官的——也算是我的老朋友罢,我在你这里住着,也是他暗地里看护,现今他那里有事要我拿主意,不能不跟他去。我进京之后,让他派人给你送消息,你只管照常过日子,等着就是了。”
这么淡然安排着,却也并没多啰嗦什么,容谦只是极沉稳地扶了封长清的手,说:“你带了车马?”
那人点点头,青姑目送着两人走出这农家院落,板门一声吱呀,她终究鼓足了勇气,望着马车载着她命里那个不凡之人渐行渐远,四周邻人窥探的目光随着扎扎的车辙声在她身上逡巡,青姑忽然想哭。
今天的夜分外晴朗,天高云淡,秋气爽朗。
夜空之中,群星辉耀,北斗的七星灼灼闪烁着,却无一颗的光辉能胜过高悬天极的星宿北辰。这些星子,想必便是皇宫里钦天监夜夜仰望,以做偌大一个国家的运数所依吧。
她一直是畏惧去猜测容大哥的来历的,在她有限的智识里,或许觉得那人像受世上所有说书先生青睐的人物,是智谋胜天的定国军师,是胸怀四海的阔达隐士——是,只要微微一笑,就能改变命运的风liu人物。
就像这样的人,往往真心所向的并非金帛天下罢,如同那人跛着脚,每日冒着日头,穿过郊野小道,提着一篮的饭食,悠悠然来到她身边,闲言,笑谈。
小容给封长清扶进车里坐了,第一句话并没问燕凛。他只是说,青姑这事,知会县令一声吧,我这骤然离开,别给她招惹村里人的什么闲话。
封长清点了点头,他是极聪明的,虽不解小容的心思,但是那人既然有意照顾那个看上去平实木讷的乡下女孩儿,他便尽力把这事办的周全。
然后他开口对小容说:“谢容相。”
小容笑了笑,他当然不会不明白封长清谢他的意思,因此只是明白问道:“陛下处,有何变故么?”
“容相明鉴,呆会儿车走到大路口,我就得和您分开了。皇上京郊游猎时受了风寒,病倒了,现在御驾在鸣鹿苑……”
说到这里,封长清咽住了片刻,他本是极沉着冷定的男子,一路上也为如何对容谦说明这事打了几次的腹稿,而如今仍是艰涩难以出口。
顿了顿,终于还是说道:“随军的几名御医会诊了两次,觉得是痘疹。”
他这么说着,语气仍然沉稳,而目光已不自觉的偏向一旁。
这句简单的话,落在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的容谦耳里,让他咽喉一凉,心头一沉。
这几世经他手的噩耗,不知多少。瘟疫、饥荒、兵败、叛乱……再奇惨悲凉的天灾人祸,他听过的、想过的、处理过的,都是说也说不完。
他是宰辅,是荷国重镇,上到幼帝,下到群臣,再到国家生民,那一份份的或者凄惶无措或者忧心焦灼,还都指着他给疏导、给安抚平定、给指一条回天之道呢。
那时后他总是能令人依靠的,他还能够笑着给人解释,你们有没有听过昔日丙吉的事迹?忧牛喘,而不问横道死人嘛,这道理一样的,是宰相的职责,宰相的职责啊。
于是小容点了点头,他是明白地知道自己不是医生,使不上多少力气的,他只是知道古人讲痘疹是天花,在这个时代,大抵只要染上,就得生死由天了。
……由天,不由己不由人的。
封长清斟酌过多次,要怎么和容谦说这话。燕凛还年轻,皇帝无子嗣又无弟兄,他请出容谦来,第一就是指望他扶国的,燕国皇帝子嗣历来都不旺,因此帝位的纷争也没秦那般的惨烈不忍卒睹,然而这是一国之重,宫掖之变……不能不防。
他在容谦水一般的脸上,看不出什么心里的激荡来。他明白,这位前宰相对于权谋术数这些“阴策”都是不热衷的,其实也从未见他说过任何评论宫廷勾斗的言论,而且……容谦对皇帝的感情,他不敢蠹测。
只是,要是燕凛危殆,要容谦去给他的身后事做算计安排,这样的话,他说不出口。
然而那人只是淡淡地说:“嗯,陛下要你回京。”
封长清说不出话,点了点头,片刻才说:“皇帝的密旨,要史世子和我进京,世子去秘宣几位军机大臣。我随同九门提督罗彦大人……拱卫京畿。”
小容略沉吟了片刻,才答道:“皇上的心思,确实缜密稳妥多了,罗彦是可信之人……近京驻防的青林军,调兵的虎符在谁手里呢?”
“世子拿着呢。”
他对面的男子点了点头。黑夜里秋风掠过林梢的呼啸格外清晰,大路上单调的马蹄哒哒声中,一丝丝的灰云掠过了月亮。
京郊的鸣鹿苑,皇帝寝居的内殿安静空旷。
鹤嘴香炉里吐出的香烟缓慢地爬升、消散着,视之如同夜里放慢了脚步的时间。
一层层遮蔽了殿中人的身影的鹅黄帐幔,因轻轻开启的门户中拂入的微风而缭乱动荡着。
“靖园?是你回来了吧?”
青年天子的声音,略低略轻,稍显沙哑,然而镇定逾恒。
“……陛下。”
史靖园的声音带着掩不住的沉郁味道,他和燕凛倚重的几位老臣不同,是玩伴一般陪着皇帝长大的,感情好,加上年纪又轻,这时便难把持住自己颓唐悲伤的心绪。然而他还是极力控制着,低声说道:“按照陛下的意思,包括首辅沈太师,各位阁老都招来了。要几位大人进来听训么?”
燕凛轻轻哼了一声。
“……来了就好,朕是要他们在身边。”
他的话里,倒听不出一丝忧郁,反而隐隐透出一丝傲慢。从他十岁出头的时候起,燕凛便养成了这样的性子,越是逆境之中,越是困顿之时,反而越是强硬、倔强、不肯服输。哪怕是十五岁时那场刑场惊变,他也是靠着这股勇悍镇定的劲头,令容谦刮目。
皇帝淡淡地说:“靖园,朕知道你心里不好受——别说眼下太医还没确诊,就是真得了痘疹,还有十多天的日子活呢。朕离京的时候是太师主事的,听说前天南疆来了军情邸报,你给朕说说是怎么回事。”
“这,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的。”史靖园微微皱着眉,“那份文书我也看过了……咱们和秦国接壤的南塘、育平,都是边民杂居,前些日子开市贸易,不知怎么的有了民变,驻边的岳中霖将军来不及请旨,直接出兵平了变乱,现在他带着人马进驻南塘城,还暂时接管了这两地的政务……他这回是上表请罪的。”
“请罪?他知道请罪这两个字怎么写的么。”燕凛一阵笑,人在病中,忽地急促地呛咳起来,他因病势沉重卧床已四天了,先是通身高热,脉浮而细,继而就出细小的疹子,这会儿因和史靖园说话,已把身边服侍的下人都遣了出去,史靖园喊了半声陛下,燕凛登时喝了他一声。
“别过来!”
他语气严厉,然而体弱气虚,嗓子便发尖发细,燕凛听着自己的声音着实难听,便皱了皱眉头,笑着说道:“靖园,别怪我见外……你也别站着了,自己从那边搬个凳子,坐下和朕说话吧。”
史靖园鼻子一酸,背过身借着拉凳子的机会,暗地里抹了抹脸。
燕凛隔着床上的金缕帘和他笑着,“中霖还是容相在时提拔起来的,他的性子我还不知道?他这小子的帅府本该离南塘六七百里的……待会儿你替朕拟旨,问问那边的民变有没有他在里头使坏。”
史靖园纵然在伤心中,听了这话也不免莞尔,他定了定神,正色说道:“皇上明察,咱们和秦国虽然交好,但是南塘和育平是秦军北上的战略要冲,秦国朝廷没和三皇子反目的时候,这两个地方在秦人手里,边关岳将军连觉都睡不好的。”
燕凛支起了半身,他烧得厉害,全身滚烫,口干舌燥,拿起床头小几上的热茶喝了半口,极冷静地说道:“朕明白你的意思——按道理秦国是乐昌的娘家,不过朕不会就为这个委屈咱们自己。不过你也别太替岳中霖说话,他是出名的铁公鸡,对外头狠,就是跟自己人都得争一争的。呆会你们起草道诏书,就按朕的意思,说如此鲁莽,绝不可再。”
他说了这几句,稍微歇了歇。史靖园闻言又是一阵心酸,他怎么会不明白燕凛的心思,就算岳中霖使出的策略高明,然而皇帝害怕自己时日无多,国内又要局势不稳,便再经不得和秦国的关系动荡了。
“……这几日大小的政务,就交内阁议定吧,现在太师他们在哪里呢?”
“在西偏殿候着,有下人在一边端茶递水,不会委屈几位阁老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