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1.铁炉和实践-《不装了,其实我是朱重八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大明朝不是每家都有地龙。
    这会儿朱标也是脸色微变,他突然意识到,如果自己儿子天炼出特别多的铁,那对大明来说,是有多么的重要!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    不见兔子不放鹰,周乾决定让朱元璋看看他的取暖炉子,要告诉他们很有必要。
    京城,民技院的院子放着一个圆铁炉子,中间放碳,上面盖个圆铁片,用铁钩一钩,盖子便起来了。
    这是七八位民技官一夜的成果。
    可见如今造出这种炉子,实在是有些难,所以周乾才回京想让工部帮忙做这个。
    铁匠拿出昨晚太孙交给他的一张纸又看了看,这是皇宫用的纸,上好的纸上画着设计图,每一步都有,上面还标注满了字。
    他们正是因为有图样,弄明白了图样才打造出来的。
    几个官员觉得新奇,他们以前从事铁匠,进了民技院也见了很多东西,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炉子。
    第一次见这图样。
    太孙这是去哪里学了艺?竟然这么的手巧。
    他们昨夜做铁皮时,如擀面一般做了出来,这也是太孙教的新法子。
    虽然没有锤子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好,但是做个盖子够用,又琢磨着用铁皮做了铁管,到时候放上去,可以煮饭烧水,十分方便。
    民技院几十个工匠组成了临时的流水线,铁匠打炉子,铆匠制管子,那些农官和泥瓦匠做藕煤。
    木匠做了许多器具。
    有了这些工匠,做这个并不难吗。
    太平府,凤阳府的工匠抽了些出来打造炉子,京城也按照太平,凤阳两府的过程造炉子。
    朱橚跟着朱标还来看过几次,顺便也帮忙使用了第一个炉子,这种和地龙有的一拼,还能烧水煮饭的炉子,很快就被文武百官传的沸沸扬扬。
    许多国公府不一样清早起来便要被熏,有几个还跑来问周乾,这种炉子卖不卖。
    藕煤卖不卖。
    周乾让人做了四个,送去魏国公府一个,送去周长平那里一个。
    朱元璋表示自己也要试试。
    周乾向他们说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后才给朱元璋演示。
    不过看到乾清宫出来的长铁筒冒出煤烟,他就觉得自己这算不算在污染环境啊。
    “好东西啊!”朱元璋惊讶,他把周乾给他送的水壶放上去,果然十分的好用。
    “没想到,真是没想到。”过来陪朱元璋说话的宁妃也称赞周乾的厉害。
    “太孙,果然是不同一般人。”
    朱?:“大侄子最聪明了。”
    221.铁炉和实践
    wap.
    /122/122484/31000358.html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