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既是开口说了话,她们夫妇俩也就不会多插嘴说话。 张老-二的表情严肃。 “不卖?他为什么不卖?” 刘杏儿皱了皱眉,表示无奈。 “哥,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,你们大概也知道这石头镇的气候,哪里是能做伞铺生意的,换作是其他的伞铺早就活不下去了,可是你们家这位老爷子了不得啊!那手艺在石头镇是没话可说的,若是……” 刘杏儿摇了摇头,表示无奈。 张老爹爹有些手艺,他们三兄弟都是知道的。 张老爹爹就是靠着这门手艺,把他们兄弟三个养活大的。 只是他们三兄弟都没有这么一双巧手,各自分了家之后,都在大育村种点田,养些鸡鸭鹅的,糊口饭吃也还过得去。 张老爹爹究竟手艺如何? 他们三兄弟就不清楚了。 这镇上做油伞的手艺人多了去了。 大伙儿只会在乎这天要下雨了,只要有伞避雨就成。 谁会在乎这伞做的有何讲究呢? 张老-二问。 “若是什么?” 刘杏儿叹了一口气。 “哥,你知道一把油伞能卖上怎样的价钱吗?” 张老-二说。 “差不多也就二十文左右吧!” 刘杏儿摇了摇脑袋。 “错!像张老爹爹那样的手艺放在西城那至少是四五十文左右,咱们和张老爹爹也算是多年的老邻居,他这营生究竟如何,咱们是看在眼里的,抛去毛利一年都能赚十两银子。” 张老三有些不屑。 “一年也就赚个十两银子,他自己留了四两过生活,咱兄弟三个分下来,每个人才得二两银子,二两银子一年下来能用来做些什么?” 刘杏儿瘪了瘪嘴。 都说养儿防老,养儿防老,这张老爹爹是养了三个啥儿子。 辛辛苦苦一年下来,也就赚个十两银子,自己留了四两过生活交税款,还要给三个儿子分去六两。 偏偏这三个老家伙还不识好歹,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。 刘杏儿是越听越来气。 可是愤怒解决不了问题。 她压住心里的怒火! 得好好的教育教育这三个家伙。 刘杏儿就说。 “十两银子也就是一万文左右,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,平均下来就是每日都有卖出去一把油纸伞,要知道石头镇压根就不是做伞铺生意的,平均每日都能卖出去一把油纸伞,那要是放在西城那种大地方,常年阴雨绵绵,地段不错,人口密集,平均一日卖出去十把油纸伞,也不算啥问题,按照西城的标价,一把油纸伞大概是五十文左右,十把油纸伞也就是五百文,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……” “停……停……停……我算算,我算算。” 张老大听得两眼放光,他嘴里默默念。 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天五百文……” 张老三的媳妇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一把算盘,递给了张老-二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