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章 晋北商会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恒,又在训练骑兵。

    这种天气里,以这种强度训练骑兵,人受得了,可是马受得了吗?

    他狠狠地攥着拳头,恨不得给那贼厮一顿饱击。

    可惜,不能!

    自平了益都李璮之后,那个自称西夏皇裔的家伙,便开始平步青云。本来这种相当于陛下赠送的功劳,刘元振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,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李恒竟然会被任命为河东万户总管,领河东全境十六万兵马。

    河东啊,这可是自家三代经营的地盘!

    十多万兵马里,大多数都是自己祖父、自己父亲与自己的心血凝聚而成,如今就这样地悉数奉手送于他人。

    而他,河东刘黑马的嫡长子,却只能这样远远地看着,可怒却不可言。

    这些年,元国各地行政管理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。

    元国初建时,忽必烈派出宣慰使以管辖各地。而后,有些地方撤宣慰使为“行中书省”,但是有些地方却依然保留“军民总管万户”的职位。

    不幸的是,河东成为军民分管的行省,更不幸的是,刘元振被转为文官,成为首任河东行省丞相。

    当年,刘元振几乎以一己之力,劝降宋国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的刘整,并助其击退宋军的追击。因此得赐锦衣一裘、黄金五十两、白银五百两,并有弓矢与鞍辔,一时风光无限。

    原以为,自己自此可以在军中一路高升,万户唾手可得,一方元帅也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然而,世事难料!

    行省丞相,理论上是从一品官职,相当于大都中书省左右丞。

    但是,行省丞相不管军队。刘元振能调动的,只有太原府城三千守卒。十六万河东兵马,与他已再无任何关系。

    一个没有兵权的官员,还能称为官员吗?

    早知道,自己就不该冒着天大的风险,劝降刘整了。如此,自己依然还能留在川北,哪怕只是一个行军万户,却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兵马、拥有行军作战的自主权。

    战场,才是一个男人的天地啊!

    但是,刘元振明白,河东刘家,终究会成为过去,也必须成为过去。

    中原三大汉世侯,最早投靠忽必烈的真定史家,被彻底分拆,留着史天泽成为中书省丞相,位高权却不重。

    其次是保州张氏,倒是依然保留着兵权,但是张柔长期被留驻在宋国境内,孤守白鹿矶。中原各子弟,群龙无首,如今只以乖乖地在各地军中待命。

    刘家投靠忽必烈的时间算是最迟的,加上父亲前年去世之后,军权被夺,再无可避免了。

    也许,汉世侯本身就是一种过错。

    自从忽必烈将中原各世侯的私属户改为民籍,所有家族都已经知道,从此之后再无人能享有曾经的这种权力了。

    能坚持的,唯有已经灰飞烟灭的益都李璮。

    陛下能给河东刘家,给自己留一个行省丞相的位置,也许已算是皇恩浩荡了。

    可是,这样对于中原,对于元国的未来,真的合适吗?

    军制的打乱,防区的撤换,致使将不熟兵,兵不知将。万一强敌趁虚而入,这样尚未整合清楚的军队,能将击击退吗?

    晋北已经隐然失控,河东不稳,这中原的未来,到底会是谁的天下?

    刘元振有些茫然。

    按照刘元振的脾气,早该直接出兵,灭了云中那群无法无天的商贾。可是偏偏自己手下没兵,拥有兵权的李恒,却说这属于民政,应当归行省管辖。

    而中书省那批人,明里暗里都在警告自己,必须以安抚为主。若是不行,只能说明白自己无能!

    这些人,只是担心损害到云中赵氏的利益,担心赵璧脸上不好看。他们难道不知道,对于越来越强势的晋北商会,河东行省已经完全失去了掣肘的手段吗?

    整个晋北,所有的土地都不种粮,却偏偏可以如数缴纳粮税。这些人难道看不出来,权国商贾的势力,已经完全渗透了整个晋北吗?

    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。

    “刘丞相,晋北急件!”

    刘元振缓缓地转过身子,身上雪花竦竦而落。

    “晋北,晋北反了……”

    刘元振皱着眉头看向他的左丞,“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晋北那些商人,虽然胆大妄为,但若说敢公然造反,应该还不至于。

    “晋北商会,已经驱逐了云中太守以及一些不肯与其作乱的商人,声称暂时接管云中……”

    “然后呢?他们怎么造反了?”刘元振淡然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,这还不算造反吗?”左丞惊讶地问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