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八十六章 河东商会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仅仅如此倒也罢了。

    元国除了正常的春秋两税之外,民众还需要缴纳不同的实物税,包括绢布、干草与皮革。种田者必须要卖了自家的粮食,才能缴纳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自去年开始,随着中统钞发行量增大,物价越涨越高,可是粮价却依然保持在低位。

    就比如一束十斤干草,可值盐二斤,计钞一贯。算下来,要卖掉十斤粮食才勉强能够买到一斤的干草。

    粮贱,不仅伤农,也让粮商根本就无利可图。

    “粮食,不是拿来直接买卖的。咱们先谈谈棉花的问题。”安牧取出一些棉布与一大团棉花,递给众人。

    “这便是盛产于北高丽的棉花?”

    这棉花织出的棉布,轻柔而且保暖性极好,其质量远远超过宋国所产的木棉。如今也算是中原相当紧俏的一种商品。

    只是,自两国交战伊始,所有的商路断绝,这些产自大权国的货物,早已经供不应求了。

    “棉花在北高丽的种植,如今已经完全没有问题。相比北高丽而言,河东的气候条件与土壤其实都很适合棉花的种植。

    因此,我有一个想法,与诸位协商。

    以赵氏一族的名义,包租土地,招用佃农,进行棉花的种植。所有产出,或是建棉纺厂直接加工,或由我们全部收购。

    而我们提供的粮食,可以用来抵交市籴所需的税额。”

    赵益民微闭双目,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大权国的棉花主要产于北高丽,长途运至中原,成本极高,加上商路断绝,要想进入中原市场更是麻烦。

    如此,就地种植、就地生产、就地加工,可以省去无数的运输成本。

    这一招,确实相当高明!

    同样一亩地,种植粮食的价值与种植棉花的价值相比,自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这简直是双赢的一种合作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