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七十四章 萁国(2)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官员呢?你想要些什么人?”赵权问道。

    刘秉忠毫不在意地说道:“官员的任命权利,自然是在政务院,派谁来任何职,我并不太在意。我相信,只要有人愿意到这种地方,与刘某一起吃苦,我就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让他留下来尽心助我!”

    “只是,军队虽然不归我管,但是我需要城守军的管理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!”赵权沉吟片刻答道,“当然,每个城池配多少人,拥有什么等级的兵器,还需要你自己去争取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自然!”

    刘秉忠神色淡然,似乎对于赵权爽快的态度没有任何的惊讶。

    “民众呢,从何而来?”赵权问道。

    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。国以民为本,没有百姓没有人口,一切都只能是虚谈。要知道,哪怕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迁移,整个东北依然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境况。

    刘秉忠指着难民营中衣衫褴褛的百姓,问道:“这些人,当算萁国子民吧?”

    赵权点了点头,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刘秉忠淡然笑道:“刘某知道国主意思,不想萁国从今之后,还是属于高丽人的国度。如此,就必须改变萁国国民的人口比例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平壤沿线难民,已近百万。这些人对于大权国与高丽总督府来说,无论是迁移或是就此安置,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。

    我准备留下三十万即可,其他的以二比一与大权国本土进行人口的交换。”

    赵权眼睛一亮。

    “无论大权国本土,给我送来的是汉人、蒙古人或是山里野民,或是俘虏盗贼,我一律接收,绝无二话。

    如此,就有三十万非高丽人从此成为萁国子民。

    倭国本土混战多年,可以少量接收一些无家可归之人。

    此外,山东大战在即……”

    赵权又是心里一动,这是刘秉忠第一次主动透露忽必烈在中原计划采取的行动。看来,李璮真的要倒霉了。

    “刘某以为,可以将巴掌城作为转运基地,组织海上运力,对那些即将遭受战乱的流民伸出缓手,助他们迁移离开山东。

    萁国,只需再来三十万人,这样便有近百万人口,足够了!”

    “好!”赵权抚掌而赞。

    果然是个人才啊!

    看着刘秉忠微霜的两鬓,赵权悠然说道:“此后,这里没有高丽人、没有日本人、没有蒙古人,只有萁国人——汉人的一个分支。同为炎黄之后,华夏族裔,以萁子为祖,以汉文化为尊。未来,这里必须是一个大权国不可分割的领土!此为祖训,请刘先生时刻牢记!”

    “属下——谨尊君命!”刘秉忠大礼以拜。

    “我允许,但凡你能招到人手,无论士民工商,无论中原日本,甚至是宋人,萁国都可以接收。

    我允许你建立各种寺庙,但不得奉任何宗教为国教。

    我允许你,有自己的远洋商队,并自行确定税赋的比例。

    但是,任何萁国国民,不仅是你,哪怕是萁国国公,都必须交税。”

    交税,正努力地压抑着自己兴奋之情的刘秉忠,不自禁的一怔。而且连萁国公都得交,那就意味着无论是高官或是士子,都无法逃脱了。

    “是的,个人所得税,但凡有收入,就必须缴纳。此为永例,不得更改!”

    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,王朝或起或落,每一个王朝最多不过百年而衰。在赵权看来,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,是由于土地的兼并。

    重农抑商,使每一个朝代的财富绝大多数都产自土地,也聚集于土地。当王朝进入发展期之后,土地便成为所有特权阶级疯狂攫取的对象。

    土地兼并不是造成社会矛盾的原因,因为土地兼并带来的分配不公,才是矛盾的根源。

    王朝结束初始的创业进入发展期后,所形成的特权阶级渐渐固化。为了维护甚至夺取更大的权利,这些高居社会顶端的人,不仅通过各种手段继续疯狂收集土地并垄断各种资源,同时还利用手中的特权免交赋税。

    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

    掌控大多数财富的人,在享受利用特权获得财富的同时,却不肯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。当底层的平民百姓被越来越沉重的税赋压断了生活的希望之后,王朝各种矛盾爆发,内乱与外患一旦同时袭来,随即崩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