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四十四章 帝王之心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储备金?为什么要有储备金?”王文统目光闪烁地说道。

    所有人,包括忽必烈在内,都疑惑地看着王文统。

    “石忽银行当初设计储备金,无非是为了保证其兑付的能力。但是在下以为,此举纯属多余。这天下,还有什么东西的信用,能比得上大汗?

    大汗在,以整个天下的财力,还怕应付不了一个银行的飞钱?”

    忽必烈眼睛一亮,倒不是因为被王文统小小的拍了个马屁。

    而且他突然明白了王文统的意思,自己掌控这天下,自然不怕银行缺少兑付的能力。如果自己失了这天下,还用得着去管银行是否会兑付已经发行的飞钱吗?

    该发愁的,是那些有能力与自己抢夺这天下之人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也许当年的蒙哥,才敢利用石忽银行,疯狂地贷支飞钱。

    当然,自己与蒙哥必定是不同的。这天下,也没有一个人具备与自己抢夺的资格!

    “属下以为,新银行成立之后,第一期可以直接发行五千万两银的新飞钱……”

    五千万两银?

    御书房之内,传来一阵阵的抽气声。

    这厮,太狠了!

    王文统清咳一声,继续说道:“这五千万两银,首先可以用来支付大汗麾下亲卫怯薛军的粮草薪俸;其次是诸位臣工的补贴。

    而后,是收兑市场上已经流通的石忽飞钱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已经入股石忽银行的商人,可以用新的飞钱折价收购其股份。并且大汗可以做出承诺,若是平定和林叛乱,可以优先补足这些人的损失。”

    赵璧等人,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用一些实际上一文不值的飞钱,来收购自己真金白银购买的股权,而且还是折价!

    这王文统的吃相,未免太难看了!

    可是众人看着忽必烈露出的满意眼神,心下知道大势已去。

    不过,总比石忽银行被彻底取缔好些,如此好歹还能留着一丝念想,总有一天可以挽回损失。

    赵璧脸上丧气之色愈浓。

    钱财的损失,哪怕再大,他都有足够的自信弥补。可是今日一过,自己想执掌汗位财赋之权的希望,便将永远落空了。

    这损失,何止是千万两银!

    忽必烈清冷的目光,从每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。

    赵璧的沮丧、王文统的自得、刘秉忠的谨慎,以及其他人的忐忑,皆入他眼中。

    称汗至今,中枢人选悬而未决。到底该依靠谁、把这个国家交给谁管理,是自己犹豫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蒙古人自不必说,至今为止忽必烈也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。畏吾儿人过于贪婪,而眼前的这些汉人,同样让人无法委以重任。

    隐然之间,手下这些幕僚已经开始形成了几个派系。

    有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术数一派;以赵璧、李德辉为首的经邦理财一派;以窦默、许衡为首的理学一派;以徐世隆、刘肃为首的史学一派。

    还有聚集于廉希宪、阿里海牙身边的宿卫一派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拉帮结派,忽必烈并不担心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

    任何一个君主,都必须利用不同的派系,以达成相互制衡的目的。这是帝王之术的根本。

    这也是忽必烈为什么会对刘秉忠渐渐冷淡的主要原因。刘秉忠能力再强,自己也不可能给他机会,令其一支独大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王文统,虽然也是刘秉忠推荐而来,在还未完全融入刘秉忠一派之际,倒是可以先予以重用。

    很快,忽必烈终于确定了第一批重要官员的任命。

    窦默、徐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;李德辉被任为河东宣抚使;廉希宪出镇关中,任京兆、四川道宣抚使。

    出乎赵璧意料的是,虽然觉得自己在石忽银行这事上,失了分,但依然得受重任,以中书平章政事一职出任燕京宣慰使。

    同样出乎王文统意料的是,他竟然成为中书省首任的平章知事,掌管日常政务和财务。

    而出乎所有幕僚官员意料的是,刘秉忠竟然以白衣之身,侍奉于忽必烈左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