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六章 大胜-《权宋天下》
第(2/3)页
两淮、江西宋军士气,为之大振。
江南西路的防线算是稳下来了,但是岳州防线又出现了松动。在三千蒙军的接应之下,兀良哈台部成功渡江北撤。
这场有史以来,蒙宋之间最大的一场战争,终于还是以宋军击退蒙军而告终。
大胜之余,自然不会再有人去探究,为什么忽必烈军撤离鄂州时,宋军没有衔尾而击;为什么兀良哈台北撤时,竟然未曾损失一兵一卒。
甚至于,为什么忽必烈大军已经撤离荆襄时,张柔的一支军队,依然牢牢地钉在浒黄州的白鹿矶上,筑城为守。
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,忽必烈看似闲散的这一步棋,给宋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。
十月十五,包围鄂州城的蒙古军全线撤离。
吕文德因功升为检校少保、京湖安抚使制置使、兼知鄂州、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,获赏钱一百万缗,得浙西良田一万顷。
高达升为宁江军承宣使、右金吾卫上将军、湖北安抚副使、兼知江陵府、夔路策应使,获赏钱五十万缗。
向士壁迁兵部侍郎,刘整升任知泸州兼潼川安抚副使。
张世杰升为黄州武定军都统,范文虎升为左武大夫、环卫官。
其他诸将,各有赏赐。
此战,居功至伟者,自然非贾似道莫属。
自淮东临危受命,移师江陵统领全线战事。遣吕文德援应重庆钓鱼城,冒险进入鄂州城助守,又从鄂州城突围至黄州以稳定江南西路的防守。
为此,宋廷赐其金器一千两、金币一千两。
贾似道以再造之功,被召入朝。宋皇亲自领着百官,在临安城外相迎,下诏加其少傅、卫国公衔。
宋皇为其赋诗一首,赐贾相:
力扶汉鼎赖元勋,泰道宏开万物新。
声暨南郊方慕义,恩流东海悉来臣。
凯书已奏三边捷,庙算全消万里尘。
坐致太平今日事,中兴玉历喜环循。
一时之间,朝野上下,对于贾似道,无不以中兴之臣而视之。
而贾似道,也隐然超越左相吴潜,在朝中权势,一时无俩。
回到临安,各种不断的宴饮连续持续了半个月之久。
哪怕久经沙场,贾似道也觉得有些支应不住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