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八十八章 山民与疍民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十天之后,李勇诚与狄畅各领一艘大船,扬帆而去。

    此次,两般共有三百二十个水军。其中东真战兵一百人,其他的都是李勇诚这两年又征招而来的士卒。

    名为征召,不如说是坑蒙拐骗而来。

    福建多山,其实真正被官府有效管理的区域不到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福建耕地极少,但是税赋却极重。算上春秋两税、盐税与役钱,平均每人每年要承担850文的税钱与490斗税粮。

    这使得大量的山民不敢出山以躲避官府的重税。

    但是山里生活,其他的还好办,盐却是一个极缺的必需品。在海边十文钱一斤的盐,进了山,便可以卖到两百文甚至更高。

    李勇诚拿着盐,进了几趟闽西的山林,便轻松地勾出了近百个愿意跟随他入伙“大条陈”的山民。

    另有百多人,是生活在福建广东沿海的“疍民”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族群,始载于魏晋时期,隋唐时被称为“蛋人”。

    这些人,大多生活于海边的船上。宋国官府视其为贱族,因此不准其上岸居住。所有的文书中,也不承认这些人为宋国国民。

    可想而知,这群人的生活条件得有多么艰苦。

    李勇诚让人主动送些物资过去,与其进行相当公平的交易,历经年余,才得到了漳浦沿海一支疍族人的信任。由此,又从其中拐来了百多人。

    这两百多人,无论是山民还是疍民,一个最大的共同点,就是憨厚听话,而且只要吃食足够,浑身便会充满着气力。

    尤其是疍民,把这些人培训成水军,简直是太好用了。

    既然都不是宋国官府在册的百姓,李勇诚用起来,也就没有任何的心里障碍。

    如果澎湖这一战,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话,估计用不了几年,可能都得被李勇诚给拐个精光。

    澎湖的这场战争,虽然也算重要,但还是没有引起赵权太多的重视。

    一座孤悬海外的小岛,哪怕一时有反抗的能力,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支持下,也挡不住李勇诚接二连三的攻击。

    这的确只是一场练兵。

    但是,攻取石见银山,却已经不能再滞延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