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七十六章 凉州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即将回到中原的忽必烈!

    哪怕这些年来,给予了忽必烈再多的重视,赵权依然觉得,根本无力扼制住忽必烈的崛起之势。

    对于中原汉儒的忽视,让赵权多少的尝到了一些苦果。

    依靠这些汉儒,忽必烈在中原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支持。

    要钱有钱,要人有人,要名声也有了名声。

    不过,如果给赵权再一次的机会,他依然不会选择这些儒士们。

    赵权不是忽必烈,他永远不可能得到蒙古人的正式授权,代表蒙古人,得到治理中原的机会。

    赵权在心底,看不上这些汉儒。同样的,那些汉儒也未必就能相信赵权会给予他们一个尊显的未来。

    只是,对于如此轻易地奉一个异族之人为主,这让赵权更加坚定地把这些汉儒拒之于门外的念头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让赵权至今也无法理解的群体。

    千年来,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延续着儒家的文化与传承。自从董仲舒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后,历世的儒家便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:要想让儒学传承万代,就必须依靠掌权者,必须为掌权者所用,必须得到掌权者的欢心。

    所以,他们不在乎谁是统治者,不在乎这些统治者来自哪里,是汉、是蛮还是夷?只要这些人愿意接受和依靠儒学,他们就会成为儒家的侍奉对象。

    利用儒学,成为一个国家或是王朝的统治思想,以此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,再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,而后就是坐享其成。与统治者分享红利,源源不断地吸取治下之民的血肉,直至这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的血。

    然后,再换一个人侍奉。

    所以,得到这些汉儒的支持,对于一个新生的势力来说,是个极为诱人的助力,但是一旦有一天,统治者觉得不能将儒学当作治理国家的唯一依赖时,就会给国家的统治带来巨大的隐患与困惑。

    这种矛盾一旦爆发,只有两种结果。一是统治者认怂,服从于强势的儒学,不断地拔高其位置,乃至尊其为圣。另一种则是从思想与肉体上,直接灭杀儒学。

    赵昀,采取的是第一种做法;未来的忽必烈,则是第二种。

    儒学,对于忽必烈来说,只是一个可以暂时利用的手段。

    被他所利用的,何止是儒学。

    还有此刻正窝在凉州,一心弘扬藏佛却处于茫然之中的八思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