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东青与驿站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前两年,高丽水军放弃柴薪岛后,成为一些渔民临时停靠之地。听说有山东的商船会在那里停留。”

    “山东商船?他们来这干嘛?”

    “自唐朝开始,婆娑路其实就是山东到辽东的一个重要通商港口。海商将货运至婆娑路后,或是往南至高丽,或是往北至辽西辽东。

    金亡之后,婆娑路的港口也基本废弃。山东海商大多直接前往江华岛与高丽王室交易,只有偶尔一些船只会来婆娑路。但大多只是在柴薪岛上停留。”

    辽东看似广阔,其实腾挪空间相当有限,而且周边大多为蛮荒之地。固守自然轻松,想要走出去却也困难。

    山东与辽东相隔一个渤海,历来是中原前往辽东最方便的海上通道。当年唐朝数次征伐高丽,走的都是这条海路。

    打通这条海上通道,是赵权前几年就有的想法。当然,对于如今的南京府来说,海上实力远远弱于高丽水军。要想通过海路联结山东,难度不小。

    赵权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,便是想走一趟这条海路,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机会。

    只是高丽水军如今几乎控制了整条渤海道,想在他们眼皮底下寻找机会,难度不小。

    当初,把造船场设于罗津,一方面是因为罗津县就在合兰河出海口,离南京府城不过两百里。另一个考虑就是远离高丽的水军活动范围,不至于在刚发展的时候就遭其打击。

    但是,罗津县船场即使发展起来之后,其经济价值也是有限,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力开展面向日本的贸易。

    从罗津县绕过高丽半岛,把船驶到丹东,有四千余里路程。这距离基本上与丹东直到台湾相当,成本太高了!

    以后,不管如何,还是得在丹东另外建造一个造船场。南京府水军的未来,一定是在丹东,而不是罗津!

    高正源静静地看着沉思中的赵权,脑子却飞快地消化着赵权传达给他的各种信息。与权总管谈事,让高正源觉得,比指挥一场战争难度还大些。

    “我要去趟登州!”赵权突然说道。

    高正源一惊,这事他之前可不知道。

    高正源脑子微微一转,说道:“我明日就派人上柴薪岛,看是否有登州过来的商船。需要交易的货物,我会想办法安排下。您计划带几个人去?”

    “十个吧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