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方军议(2)-《权宋天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消息可是真的?”

    厅堂内响起一阵阵惊疑声。

    连杜杲对这消息都觉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徐州自古为四战之地,是山东沟通淮泗的必由之路,徐州归宋,对于南侵的东路蒙军来说,无疑是在其背上狠插了一刀。

    “消息确切无疑!”余玠很坚定地回答道,“但具体的情形还在探听中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个,坏消息是,与泗州的信息传递,已经完全断绝。”余玠接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堂中又响起了一片疑问声。这两个消息,一个比一个让人心惊。

    “果然!”杜杲在心里叹了声气。

    这泗州的守臣张子良,也是范阳人。金亡前夕,率军坚守宿州以抵挡蒙军。后移镇泗州,始终不肯降蒙。金亡后,虽然张子良也未降宋,但一直与淮东将帅暗通款曲。泗州因为淮东的支持而坚守在淮水北岸,数年来正是因为有泗州张子良,蒙古兵马轻易不敢自淮东南下。

    泗州的消息断绝,意味着要么泗州已经被蒙军攻占,要么张子良已经关上了通往宋国的大门。

    大堂里嘈杂声一片。

    余玠不由提高了声音,说:“诸位稍安,张子良还未降敌,只是断了与我们的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

    “现在还不是很清楚,派去的信使一个也没有回来,泗州那边也没信使过来。甚至我们水军的船只,也被扣留了数十艘,连人带船都不见踪影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——我是说如果,”杜庶显得有些焦虑,忍不住出来问道:“张子良降了蒙古的话,以其地理优势,淮东还能否扼制住南下的塔思军?”

    “不太可能!”余玠回答道,略带歉意地看了看杜杲,说:“现淮东所有精锐兵力,全部向濠州与招信军调集,以防蒙军南渡。恐怕无法再派出多余的兵力支援庐州了。”

    杜杲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。这消息虽然有些意外,但他也不是没有过心里准备。凭淮东的兵力,现在要挡住东路蒙军南下是不太可能,但只要把他们拖在淮东,对于庐州就是最大的援助。更何况,徐州守臣的反正,也给东路蒙军的攻势带来很大的变数。

    也难怪吕文德抽不出时间过来,看来那边得有一场恶战要打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