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八章:视察工业区(中)-《大明豪贾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娟红说道。

    “李兄就放心吧,别的不说,就说这台湾一地,便有各种耕地百来万亩,这还是目前已经开荒,种植的,以后随着我们掌握的地盘越来越多,可耕种面积也越来越大,如此还怕没有原料供应吗”

    刘建也笑道。

    “也是,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,种植棉花和桑树,发动百姓养蚕,如此还愁原料乎”

    李出源也点头笑道。

    “唯一的问题便是棉花的品种,这以后我一定要解决”

    刘建抬头看了看东方,笑道。

    “品种,什么品种”

    李出源听后,一脸疑惑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哈哈,等时候到了李兄便知,如今还不可说也”

    刘建笑道。

    李出源听后,虽然也有些疑惑,但也没多言。

    而是看了看东方,这东方又有何物,让刘兄如此恋恋不忘。

    李出源心中想着。

    “走吧,去看看隔壁的织布厂的织机”

    众人参观一阵后,便带着众人离开了纺纱厂,过了一个石桥后,来到了织布厂。

    与纺纱厂的效率不同,织布厂的织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    不同之处,便是采用了飞梭。

    看着飞梭来回穿插,穿行,一块块棉布也从织机上编织而出。

    众人又是一阵惊呼。

    衣食住用,方方面面都能完美解决,难怪这么多人愿意舍弃中原,中土,来到南洋打拼。

    在加上各种移民手段,掩藏,掩饰的很好,以及明庭各官府内部被麻痹,被买通。

    以及强大的军力保证,以及刘建坐镇指挥,发展各种机械,教材,制度,律令,难怪永兴商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,成长。

    或许等大明回过神来,必会大吃一惊吧。

    也不知那些没有获得代理权的王侯贵族,朱姓皇族们,会有何动静和手段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南洋一地已经逐渐稳定,可以自给自足,要是真等刘建鲸吞南洋,在南洋站稳脚跟,大明会不会悔之晚矣,会不会反应过激。

    过犹不及啊,真不知道那些明庭官员们,显贵们都在做什么,在眼皮子底下移走了近七百万人,让人只觉匪夷所思啊。

    李出源在一边暗思着。

    不过想想也是,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,这世上就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,想想大明一个县衙内就有几十个吃皇粮的人,府衙就是上百个,整个大明这样的怕是有几十万吧。

    而朝廷一般只能影响到县,科举官员也只能到知县一级。

    其他那些属官,属吏,属员,杂役可都是本地人充任,再往下直达乡里,那也是地方乡绅的地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