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没想到结果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。 经过他的劝说。 各势力整体上达成初步意向,同意走合并的道路。 平时大家各自活动,战时接受统一指挥。 不过真正加入他阵营的势力,目前仅仅三分之一左右。 除了持有观望态度的部分势力,其余大小势力纷纷向刘毅递上投名状。 表示战时愿意接受刘毅的调度,互帮互助,共抗朝廷。 对于众势力的示好,刘毅只是暂且应下,至于具体要如何处理这事,他一时还难以下定夺。 很明显这些人嘴里说接受他的调度,互帮互助共抗朝廷,实际上是想寻求他的庇护。 这事有利有弊。 利在于不用他主动游说各势力,大家便主动投靠于他,日后他整合黑山军便可少花费很多精力。 人口就是潜在的兵力与劳力,可以让他快速发展壮大自己。 只要他的实力越强大,主动加入他势力就越多,会是一个良好的循环。 弊端在于他目前还出于发展初期,屯田制刚开始施行,很多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。 暂时还无法吞不下这些良莠不齐势力、化为己用。 若朝廷不断围剿这些起义军,他也难以一一庇护的过来。 虽然他可以调度他们各方势力互帮互助,消耗朝廷兵力保存自己的实力。 但各势力有心投靠,他这样做多少有些不地道。 最后经过讨论。 大家一致认为,可以暂且接受各方大小势力的投靠。 以便于发展稳定后,可以逐步将他们吸纳进毅兴城来。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,尽量帮助他们对抗朝廷的围剿。 减轻他们压力的同时,也避免沦落唇寒齿亡的局面。 如此一来。 着实把张燕郁闷的不行。 他在常山、赵郡、中山、上党、河内各郡之间四处游走劝说。 忙活了那么久,感情都在为刘毅免费跑腿。 刘毅啥都没做,就有大批人马主动前去示好投靠。 每每想到此处,张燕郁闷的饭都吃不下。 还有天理吗? 还有王法吗? …… 当然这些刘毅也是有些始料不及的。 什么都没做就有大批人马前来投靠。 这种感觉确实很爽。 看来他苦心经营的名声还是挺好使的,至少对于黄巾残军来说,很有号召力和吸引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