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配合着刘毅的讲解,众人很快就明白了水车运作原理。 无不为刘毅的奇思妙想感到佩服。 这种神奇水车一旦问世,便能够充分利用水力,将人们从人力供水中解放出来。 极大提高灌溉效率,和水资源的利用率。 是对灌溉机械的一次重大改进。 必将在农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运作原理明白以后,剩下就难不倒这群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了。 “等诸位制造出水车,只要在岸边挖掘沟渠,将水车设置其中。 齿轮连动之下就会带动沟渠中的翻车,运水上岸……” 众人认真聆听着刘毅的讲解。 对于水转翻车的了解进一步加深。 听完刘毅的讲解。 工匠中一名年纪稍微较轻的工匠,经过一阵思索,发现其中存在着问题。 他姓鲁名子铭,平日酷爱专研各种物件。 木工、石工等等多有涉猎。 他指着设计图发声道: “将军用水的流动与落差做动力,实乃奇思妙想。 水流只要存在较大落差,即使流量不大也可以利用水势运水。 当不足之处在于一旦水势太强,容易使骨板破裂,影响水车的使用。 材料的选取只怕是个难题啊。” 刘毅见有人指出水车设计图的不足,非但不气恼,反而十分开心。 他稍加思索就反应过来,眼前这个年轻人指出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,很有远见。 很多经验丰富的工匠没想到的问题,他居然想到了。 “我的设想确实还不够成熟,需要大家共同帮忙修正完善。 大家有什么看法以及建议,尽管畅所欲言不必拘泥。” 刘毅鼓励大家各抒己见,不要在意他的身份。 他知道只有思想兼容并包,才能百花齐放。 如果都是一言堂,那肯定啥事也难办成。 见刘毅如此虚心求教,没有架子。 渐渐的。 工匠们讨论交流便越发大胆起来。 “子铭言之有理,水车体型庞大,各个部位用料很关键。” “要想延长水车的寿命,核心部件还得用铜铁精制才行。” “我们再想想如何才能降低成本,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……” 对于个人提出的问题,大家都会进行充分讨论,想出最恰当的解决办法。 期间有人问到水车技术,若被外人学去当如何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