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大师兄不好了-《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刘毅的影响下,张曼成不再盲目扩军,甚至淘汰了不少士卒给手下将领。

    完成精兵筛选并在白起协助下,他带领的这支部队比之先前,上升了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,一将无能累死三军。

    这就是顶尖人才的作用。

    巡视完张曼成的部队。

    刘毅在白起的陪同下前往义勇营。

    映入他眼帘的是清一色的战甲。

    这是他集全军之力,特意为众人配备的。

    冷兵器时代,战甲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
    两千身披战甲的部队,砍五千无甲部队绝对是乱杀。

    武力决定他们的上限,战甲决定了他们的下限。

    李大贵正带领身披战甲的义勇营士卒,训练力量。

    见刘毅到来欲上前行礼,刘毅摆手示意他继续操练。

    在白起的有意培养下,这小子负责日常操练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白起也因此得已脱身协助张曼成。

    宛城一战,义勇营伤亡了一些士卒。

    在这段时间通过白起精挑细选,又补充一批新的士卒。

    兵力从原先的两千多人,扩充到了三千人,其中亲卫一千,后备军两千。

    人数增加不多,但经过战争的洗礼,义勇营的战力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
    刘毅本次扩军的主要是为了扩充兵种。

    因为单一兵种存在天然劣势,排兵布阵缺机动性,作战再勇猛,在战场上还是容易被强敌克制。

    一旦被针对,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。

    如公孙瓒手里王牌部队,能征善战的白马义从。

    士卒个个弓马娴熟,能打能射,威震八方。

    最后却被鞠义数百步弩兵的强弩,射得死伤惨重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兵种相克是其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    攻城要重甲步兵,守城要弓弩兵,冲锋要骑兵,防御要刀盾兵,水上作战要水军……

    手中拥有的兵种越多,战时优势也越大。

    当然,欲速则不达。

    眼下刘毅需要的只是弄出个雏形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水军主要南方居多,所以兵种大体只分骑兵和步军。

    步军有刀盾兵、弓箭手、朴刀手等;骑兵有轻骑兵,重骑兵,孥骑兵等。

    由于日后要带军离开宛城,刘毅要求白起重点组建弩骑兵。

    无论是赶路还是支援,弩骑兵都更具优势。

    传说宋朝弩兵搭配神臂弩,百人队配六十弩兵,一次性可射两千多只箭矢。

    这恐怖如斯的画面,想想就很震撼!

    士卒他不缺,练兵好手有白起,战马他不多,好歹有一点。

    组建强弩骑兵团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    “大师兄不好了……”

    刘毅巡视一圈正欲离开,张曼成带着斥候行色匆匆赶来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