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大学士严高此举也算是大义灭亲,深受圣上褒奖。不过,大学士严高以治理不严,又年迈体虚为由,辞官闲赋在家。 圣上准了大学士严高的奏请,这下子,整个翰林院的所有职位,全都一下子空了出来。 急于将自己势力安插进翰林院的二皇子势力,立刻闻风而动,积极举荐自认为德才兼具的人,出任翰林院等职位。 泄露考题一事儿,几乎把翰林院的名声都败尽了,动摇了翰林院在朝廷与民间的信誉。大皇子认为此时必须得重新注入新鲜血液,重塑翰林院之国学风范。 今年恩科考试已经从新开始,想必一定会有不少英年才俊崭露头角,不如就将今年金榜题名的学子考生,安排进翰林院任职,想必一定能够带来新的风气。 轩辕帝觉得大皇子言之有理,点头应允,但凡今年入殿试的一甲,皆可入翰林院为职。二甲与三甲,若是有意愿入翰林院当职,经由鸿胪寺卿考核举荐,吏部核定之后,也可到翰林院任职。 一时间,鸿胪寺卿风光无两,就连对官员有任免之权,眼高于顶的吏部,也不得不登鸿胪寺卿的府门,以好将自己的亲戚朋友,塞进鸿胪寺举荐的名单之中。 之前被官员批判德行不够,才引发贡院血案的大皇子,在泄题案这件事情上,做出了不小的贡献,算是功过相抵。 皇帝对待大皇子的态度一直都是冷热交替,时而赞扬两句,时而严厉批判。 但是大家皆由此事儿看出,当今三位皇子,年龄尚幼的三皇子轩辕澈,不具备争位储君的能力,基本已经退出了这场未来的皇权之争。 而剩下的二皇子,不学无术,一直依靠其母亲与外祖父支撑,若是想要跨上储君之位,除非痛改前非,好好的磨砺自己。 但从二皇子眼下每日随着不着调的十九亲王四处胡闹的情况来看,想要其悬崖勒马,脑袋清醒的努力学习,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,恐怕比登天还难。 而大皇子在这场隐秘的储君之争当中,渐渐显出独占鳌头之势,那些还在观望之人,心中的那杆儿天秤,已经无意识的歪到了大皇子那一边,这也令其他势力的人,开始紧张起来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