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9.第129章 结案三-《吾家上仙是只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他,终究是比自己死去的弟弟妹妹和父母双亲更幸运!

    张小子被没有儿子的刘老爷捡了回去,成为了刘老爷的养子,如今县令夫人的弟弟。

    刘景山变成现在这个名字后,他躺在刘府实木的床榻上,盖着塞满的厚重被子,足足养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,身体才完全恢复。

    刘景山对刘老爷夫妇感恩戴德,发誓一定会好好孝敬二人,将来为二人养老送终,这辈子和下辈子就会铭记二人的恩德。

    刘老爷很疼爱刘景山,让刘景山过上了衣食充足的无忧生活,还叫他读书认字儿。

    刘景山本是一个乡下放牛娃,一场饥荒,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,但却万万没有想到,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儿。

    他认识的字儿不多,也不喜读书,但为了讨刘老爷欢心,他装作十分用功努力读书的样子,装模作样的打发时间。

    直到有一天,他在书上看到了前唐诗圣杜甫做的一首诗,其中一句,深深触动了他的心,勾起了他塞进心底不愿想起的那段儿回忆。

    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这便是刘景山一路向着上京城行来时,真真切切看到的情景。

    刘景山极力想要忘却那段苦不堪言的经历,但是每每他从恶梦中惊醒时才发现,心底那道深深的伤口,已经成了漆黑的深渊。

    刘府的生活,只给刘景山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,却无法照亮他心底的深渊,也无法将深渊填平。

    于是,刘景山放弃了填补心底深渊的想法,而是要在深渊之上,架一座桥。

    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    刘景山认为这句话的真正解读,乃是因为读书可以考取功名,可以做官,便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。

    只有做官,就不用再担心会回到从前那般饥寒交迫,三餐不济的日子。

    于是,他开始认真发愤图强,用功读书。

    尤其,当刘老爷的生意日渐衰败时,刘景山渴望考取功名做官的想法,变得越加强烈,已经深入骨髓。

    只是,刘景山启蒙太晚,又天生愚钝。比不上那些启蒙早,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子;也比不上那些天资聪颖,生来就会读书的天才。

    刘景山有些自卑,生出了心灰意冷的念头,但是这样的想法,转瞬即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